|
日前,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了2017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拟入选名单,共有120名青年科技人员入选,北大医院康磊和周绪杰两位青年医师同时入选,分别获得2017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A类)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B类)资助。这是近八年来,我院首次有两位青年科技人才同一年度同时入选。
截至目前,我院共有13人先后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我院入选新星不仅为首都的医学发展做出贡献,也为我院学术地位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我院广大青年科研人员的先锋和榜样。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为加速培养首都社会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级科技人才,由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委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自1993年开始启动,主要面向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旨在选拔一批优秀的青年科技骨干,以项目为依托开展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培养造就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科技带头人和科技管理专家,逐步形成青年科技专家群体。

康磊,1981年出生,影像医学和核医学博士学位,核医学科主治医师,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核药学与标记化合物专业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PET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转化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固体靶核素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核医学专业学组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PET、SPECT的影像诊断、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医疗和教学工作。此外,围绕肿瘤靶向的小分子核酸探针等一些新兴领域,采用放射性核素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活体成像及靶向治疗进行系列研究。
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48篇,SCI收录论著16篇,总影响因子67.198,包括单篇最高影响因子论文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IF 13.765)及核医学领域排名第一的杂志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IF 7.022)。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基金等数项省部级研究项目,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核医学领域重要奖项——肖伦青年科技奖等奖项,已申请国家专利1项,获得国家专利1项。此次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A类,10万元)资助,主要用于学习培训、国内外交流、发表论文等。

周绪杰,1983年出生,医学科学博士,肾脏内科助理研究员、住院医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免疫介导肾小球病分子遗传学及发病机制研究,围绕免疫介导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肾炎——IgA肾病和最常见的继发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性肾炎进行了系统的遗传学研究,并对两种肾炎的共性和特异遗传学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将推动IgA肾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体系的完善,最终惠及广大患者。
已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8篇(6篇IF>8),包括 Nat Genet (IF 31.616), Ann Rheum Dis (IF 12.384), Autophagy (IF 9.108)等,累计影响影子152,平均影响因子5.4;以责任作者在Rheumatology(IF 4.524)等杂志发表SCI论文4篇。论文被NEJM、Nature、Nature Genet、Nat Rev Immunol等主流顶尖杂志引用600余次;引用超过10次的论文22篇。曾获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主持国家级、部委级基金5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共获资助255万元。此次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B类,35万元)资助,将进一步开展IgA肾病和狼疮性肾炎的共性遗传学研究。
(医学影像科 康磊、肾脏内科 周绪杰、科研处 于荣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