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让麻醉安全不再有“意料之外”——麻醉科举办困难气道管理研讨会

日期:2016/11/14 14:30:25  来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麻醉意外”曾是一个让临床医生和患者谈虎色变的名词,麻醉中发生的药物过敏、特殊反应、困难气道等种种“意料之外”的因素造成的安全风险都属于这个范畴。而气道问题是引起麻醉相关死亡和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在临床麻醉中,可预期和未预见的困难气道都有可能会碰到,困难气道的管理对麻醉医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既无法面罩通气,又无法气管插管”是每一位麻醉医生的噩梦,气道的处理与麻醉安全和质量密切相关,做好应急预案保证气道建立是避免麻醉诱导中“意外”失误的关键。
    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主办的“围术期气道管理研讨会”于11月12、13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多功能厅举办,会议针对常见的气道管理问题对临床麻醉医生进行培训,除了邀请国内知名气道管理专家授课,还分组进行了可视化气道工具操作演示和模拟培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王东信教授还邀请了密云县医院麻醉科郭瑞宏主任,民航总医院、朝阳妇幼保健院、大兴妇幼保健院、美中宜和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牵手单位的麻醉同行一起参加研讨,交流经验,会场高朋满座。

    近年来,多种困难气道管理工具在我国快速普及,但是因气道处理不当造成严重并发症的案例仍时有发生,未常规预充氧、气道评估不准确或未行评估、诱导方式选择错误、同一种方法重复操作、暴力操作、多种方法轮番尝试而毫无重点、气管插管判断错误、缺乏紧急气道预案、气管拔管指征判断不准确和方法选择不当等是常见的原因。气道管理的优劣,不仅取决于对各种先进气道管理工具能否娴熟应用,更重要的是临床医师是否具备处理困难气道的正确临床思路。

    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道管理组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副主任胡晓副主任医师结合病例做了《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应对处理策略》的经验分享。针对评估中可预见的困难气道,需要制定适宜麻醉诱导方案和备选插管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而面对未预期的困难插管,则要遵循专家指南及科室制定的应急预案,才能做到临危不乱,有条不紊。
    随后,张芳博士解读《2015年DAS成人未预料困难插管指南》,郑义林大夫与大家分享喉罩临床应用经验。张鸿副主任医师讲授《气道介入手术的麻醉管理》,姚彤副主任医师介绍《气管插管与环杓关节脱位》,为大家介绍了困难气道的麻醉管理方法。

    在知识更新环节,各位气道管理专家提出了新的进展和新的关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道管理组组长、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主任田鸣教授给大家带来《细化诱导流程预防性处理未预料困难气道》。中国心胸麻醉学会围术期器官保护分会委员曾媛副主任医师做题为《围术期肺保护通气:麻醉医生需要关注吗》的报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王治军大夫讲授《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肺隔离中的应用》。耿志宇副主任医师和胡晓副主任还就《术后声音嘶哑(危险因素识别及处理)》和《气管拔管并发症及拔管指南》有关并发症的问题做了详细讲解。气道管理只有做到术前认真评估设计预案,术后仔细随访发现甄别,才能做到明察秋毫,不留遗憾。

    为培养处理困难气道的正确临床思路,了解各类可视化气道管理新进展,本次论坛特别设置了Workshop,对学员进行模拟培训,以达到共同交流,推广气道管理流程和可视化技术的目的。

田鸣教授和王军教授为大家现场演示颈椎损伤病人“手工中立位固定法”

紧急颈前气道模拟培训

可视光棒 模拟培训

电子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
 
   
    此次研讨会,强化了麻醉医生围术期气道管理的原则:无论气管插管或是声门上气道工具都只是气道控制的途径,保证通气、维持氧合才是真正目的,目标是确保病人生命安全。气道管理一定要有清晰的处理思路,以指南为指导,根据病人情况、自身水平以及所掌握的资源综合分析,形成自己的气道处理流程。

(麻醉科  张丹凤、陈晓云)

上一篇:

世界糖尿病基金巡查专员来妇产科视查指导

下一篇:

周绪杰、康磊入选2017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Copyrights 2005-2018 导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