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北大医院超声诊断中心开展超声造影技术应用于肿瘤诊治

日期:2015/10/8 16:09:00  来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于上世纪90年代进入国内,其技术不断发展,逐渐得到了临床认可。目前可应用于心肌、肝脏、肾脏、胰腺、脾脏、甲状腺、乳腺、血管、大脑、子宫等组织器官的检查,用于肿瘤的诊断和了解脏器的血流灌注,通过对血流定量和半定量的分析,了解其生理和病理生理改变,从而对病变性质或器官功能进行判断,在肿瘤的检出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造影极大地推动了临床超声诊断的发展,被喻为继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后,超声技术的第三次革命。
 
     这项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为此,2013年北大医院超声诊断中心即着手准备开展超声造影技术,2014年12月,该项技术通
过了伦理论证,开始在我院应用,填补了我院该领域的空白。
 
     2015年以来,北大医院应用该项技术完成了18例患者的检查。送检学科有泌尿外科、普通外科等,患者年龄分布为34岁~92岁。其中,年龄最大的92岁男性患者,系结肠癌术后因肾功能不全无法进行增强CT/MR检查,因此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观察有无肝脏转移灶;有1例45岁男性患者,在左肾切除术后发现右肾有新病灶,行常规超声观察病灶不清,另行超声造影检查,以确定病变位置及性质;有1例38岁女性患者,诊断为VHL综合征,在右肾癌部分切除术后,又在左肾发现多发癌灶,为确定病灶数目及位置行超声造影检查,以便二次手术能够彻底切除癌灶;还有1例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行超声造影检查后发现肾外病灶。
 
     上述几例超声造影术收到了显著的诊断效果,为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得到了患者及临床医师好评。
 
     超声造影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经周围静脉注射可使后散射回声增强的超声造影剂,造影剂通过体肺循环抵达全身组织器官,在微血管水平上增强组织和器官的声学显像,呈现不同组织及病灶灌注在时间及强度上的差别,明显提高超声诊断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常规超声技术相比,诊断效能明显提高。
 
     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第二代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是一种血池示踪剂,只停留在血管内,不进入组织间隙,能更加特异性地显示病灶微血管灌注全过程。更重要的是,超声造影实时、简便、易重复、无放射性、无肝肾毒性、过敏反应发生率极低(小于万分之一),安全性高,可短时间多次检查。目前超声造影剂声诺维及检查费用均已进入医保报销目录。
 
(超声诊断中心  张秀梅)

上一篇:

北大医院肾脏内科召开2015年第4次临床工作会议

下一篇:

北大医院举行2014年度院级科研基金课题结题答辩会

Copyrights 2005-2018 导医网 版权所有